的贡品是宗庙器物。男服之外方五百里是采服,四年朝见王一次,他们的贡品是缝制祭服的材料。采服之外方五百里是卫服,五年朝见王一次,他们的贡品是竹、木材。卫服之外方五百里是要服,六年朝见王一次,他们的贡品是珠玉龟贝等自然之物。九州之外叫蕃国,一代新君即位来朝王一次,各用他们宝贵的物品作见面礼。王用以安抚各国诸侯的办法:一年[派使者]普遍慰问一次;三年[派使者]普遍看望一次;五年[派使者]普遍探视一次;七年聚集[诸侯国的]译官,告诉他们语言,协调他们的辞令;九年聚集[诸侯国的]乐师和史官,告诉他们文字,让他们听习声音;十一年颁发瑞节[的样式],同一度量单位,平抑牢礼的僭越,统一度量单位,修治法则;十二年王巡守天下,或在附近的诸侯国接见众来朝的诸侯。凡诸侯因王事而来朝,辨别他们的朝位,规正他们的尊卑等级,协调他们的礼仪,由摈者相礼而朝见王。如果有大丧,就告教并协助诸侯行丧礼。如果有四方的(诸侯国因遭兵寇而]前来告急的事,就接受他们的见面礼,听他们叙述情况(而向王报告]。凡诸侯国之间的交往,每年(使大夫]相问一次,若干年[使卿]相聘一次,新君即位就相朝。
小行人掌管有关接待诸侯国宾客的礼籍,以接待四方的使者。命令诸侯国春季进贡,秋季呈报政绩,王亲自接受,各依照有关该国的礼籍接待他们。凡诸侯来朝见王,就前往畿疆迎接并行劳礼。到行郊劳礼、为宾客安排馆舍以及(诸侯在庙中向王]授玉的时候,都担任承摈。凡四方诸侯国的使者来朝,是大客就担任摈者[引导他们见王],是小客就接受他们的见面礼,并听取他们言辞[而转告王]。奉使前往四方诸侯国,(帮助他们]演习并记录下九等礼仪[中所当实行的礼仪]。做宾客的礼包括:[春季]朝见王、[秋季]觐见王、(夏季]宗见王、[冬季]遇见王,以及参加王的会同,这是诸侯国君所行的礼;存问、看望、探视、大聘、小聘,这是王或诸侯派出的]使臣所行的礼。 出使天下各国以颁给六种瑞节的样式:山区之国用虎节,平地之国用人节,泽地之国用龙节,都用铜铸造;通行道路用旌节,出入城门和关卡用符节,经过采邑用管节,都是用竹制造的。统一六种瑞玉的样式:王用的镇圭,公用的桓圭,侯用的信圭,伯用的躬圭,子用的谷璧,男用的蒲璧。六币的配合法:[夏殷二王的后代进献给王的]圭配以马,[进献给王后的]璋配以虎豹皮;[五等诸侯进献给王的]璧配以帛,[进献给王后的]琮配以锦;(子男二等诸侯相互行聘礼进献给对方国君用]琥配以绣,(进献给国君夫人用]璜配以黼。这六种.币,用以和好诸侯。如果某国因瘟疫而造成国人丧亡,就命令[其他国家]补助他们财物;如果某国遭受大饥荒,就命令[其他国家]救济他们粮食;如果某国遭受兵寇之灾[而致使国穷民贫],就命令[其他国家]救助他们资财;如果某国有福庆的事,就命令[其他国家]为他们庆贺;如果某国遭受灾祸,就命令[其他国家]对他们哀悼慰问。凡属以上五方面的事,[依照有关法令]力口以治理。将天下各国[的自然形势]对于民众有利和不利的情况记载为一书,各国的礼俗、政事、教化治理和刑法禁令能否遵守的情况记载为一书,将天下各国的反叛、暴乱、作恶和图谋违反禁令者的情况记载为一书,将天下各国的瘟疫丧亡、遭受大饥荒和民众困厄贫穷的情况记载为一书,将天下各国民众康乐、和睦相亲、安宁太平的情况记载为一书。凡此五方面情况,每国按条目分别记载,以向王报告,以[使王]遍知天下的事。
司仪掌管迎接九等宾客的摈相之礼,以告王应有的仪容、辞令和揖让的节度。王将与诸侯会同,就命令筑坛高三层,[坛周围筑矮墙以象宫],宫[的四边]每边开一门。告诉王会同的礼仪。[王]面朝南接见诸侯,向庶姓诸侯行土揖礼,向[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诸侯行时揖礼,向同姓诸侯行天揖礼。到设摈者召诸侯见王时,各依所应行的礼:摈上公时站在[坛的]上层,摈侯伯时站在[坛的]中层,摈子男时站在[坛的]下层。诸侯向王授玉和进献礼物时也这样。王向诸侯行裸礼[进献郁鬯]时也这样。王举行燕礼时,诸侯就依照年龄大小序尊卑排列座次。凡诸公相互为宾[而行朝礼],[宾从来直到返国]主国要五次供给粮草牲牢,[要对宾]行三次问礼,[宾对于主国所致的礼]每次都要推辞三次而后行拜受礼[接受],每次都要陈列介迎接[前来行礼的]使者;主国对宾行前两次劳礼时,每次宾都要推辞三次,[然后宾与前来行劳礼的使者进入馆舍],[行进中]互行三次揖礼,登阶升堂,宾行拜受礼[接受劳礼],使者行拜送礼。[第三次]主君亲行郊劳礼,宾主交摈传辞,(宾对主君亲行劳礼]三次表达推辞之意,然后乘车[出馆舍大门]迎接主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