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东西往往都是最简单的学习究竟有没有窍门?李政教授在他的教学中生动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7周内同时讲完“粒理”和“统计力学”两门课。为了让近千名情况不同的听课者都能有所收获,他改变了原来的快速教学计划,重新备课。要把
的理论问题生动活泼地讲解
来,把原来设计的快动作,变成慢动作,很不容易。他不辞辛苦,每天凌晨3
就起床备课,一条条定理认真地推证,一张张投影胶片仔细地书写。课堂上,他耐心地讲解,还不时地问大家听懂了没有。哪怕是有几个人没听懂,他就再讲一遍。就这样,他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星期天、节假日也不休息。嗓
讲哑了,人变瘦了,他不松劲,不懈怠,
持到底,圆满结束。两个月里讲完了通常要3年时间才讲完的课程。记得他跟大家说过:
事情要集中
力,一心一意把它
好。李政
教授自己就是这样
力行的。
李政教授虽是理论
理学家,但是他却十分重视实验。他多次
调
理学是实验科学,要求搞理论研究的人尤其不能脱离实验,要善于抓住实验中所提
的问题,大胆设想,认真论证。
李政教授这样满腔
情地工作,也表达了他对祖国四化建设的一片赤诚之心。
他在讲学中一再调,学习中一定要把基本的概念搞清、记牢。他一遍又一遍地说:“最重要的东西往往都是最简单的。就拿
理学来说,它的研究对象大至恒星、宇宙,小到微观粒
。但是,这些对象总是由几条基本的原理
住。那些基本的东西,恰恰是最简单的,但却最重要。”李政
教授还说,搞研究工作的人,首先要把最基本的东西学好,不要过早地
到某一个过细的专业中去。
在学习的一些细节上,李政教授也非常注意抓住重要的东西。一次,在和研究生共
午餐的时候,他提
几个
理常数问在座的几个人。听到研究生准确的回答,他非常
兴,
调说,搞
理的人,
理思想很重要,数量级的概念是
理的东西,它不光是一些数字。数量级的概念活不清楚,反映了一个人的
理概念是不是清楚,否则就只能说他一
理都不懂。他风趣地说,如果一个人说北京的长安街是世界上最宽的街,宽只一厘米,那不就成了大笑话。同学们听了印象很
。
李政教授挥笔为少年班的同学题词:“青
于蓝,后继有人。”这是李政
教授对中国青少年的鼓励和希望。
要善于把书本知识变成自己的东西李政教授在一次同研究生的见面会上悦,读书要下苦功夫,但是不能听老师怎么讲就怎么背。读书要善于动脑
,要把书读懂,变成自己的东西。一本书读完了,把书合起来,自己边想边往下走,想到哪里走不通了,打开书看看,
懂了,再往下走。这样读书学习,就能
汇贯通,运用自如。他还说,学习的时候思想要活跃,要大胆地想问题,大胆地提
问题。他说,人的大脑功能跟计算机可不同:计算机要对,就是全对,要错,就全错;人的大脑能
行多
思维,能
行推理、判断。因此必须善于用脑。他饶有风趣地说,不要怕犯错误,你把所有的错误都犯过了,你就会得到正确的结果。当然,他这里所说的是对科学的探索。他还鼓励研究生们要多看书,不光是看自己所学的专业书,要尽可能博览群书,尽量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青于蓝,后继有人李政
教授一向关心我国青少年科技人才的培养,早在1974年来中国的时候,就向
主席、周总理建议说,理科人才也可以像文艺、
育那样,从小选
培养。
前年讲学期间,他听说合中国科技大学已经成立了少年班,就专程前去看望,和少年班的同学们亲切
谈。他给少年同学讲了许多科学家的生动故事,勉励同学们说,青少年时代是大脑细胞效率最
的时候,一定要好好学习,发挥它的效率。遇到问题,不论是什么名家讲的,都要敢于问个为什么,要敢于问前人没有问过的问题。不要怕错,错了就改,可怕的是提不
问题,迈不
第一步。李政
教授又向同学们提
他的一贯主张,那就是学习中最重要的是把基本的东西搞清楚,并且要注意实验,然后才是计算。
因斯坦26岁的时候写了三篇论文,奠定了
理学3个方面的基础,那里边并没有计算,就是回答了前人没有回答的3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