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主义文学”的任务和运命①
zhi民政策是一定保护,养育liu氓的。从帝国主义的眼睛看来,惟有他们是最要jin的nu才,有用的鹰犬,能尽zhi民地人民非尽不可的任务:一面靠着帝国主义的暴力,一面利用本国的传统之力,以除去“害群之ma”,不安本分的“莠民”。所以,这liu氓,是zhi民地上的洋大人的chong儿,——不,chong犬,其地位虽在主人之下,但总在别的被统治者之上的。上海当然也不会不在这例子里。巡警不进帮,小贩虽自有小资本,但倘不另寻一个liu氓来zuo债主,付以重利,就很难立足。到去年,在文艺界上,竟也出现了“拜老tou”的“文学家”。
但这不过是一个最lou骨的事实。其实是,即使并非帮友,他们所谓“文艺家”的许多人,是一向在尽“chong犬”的职分的,虽然所标的口号,zhongzhong不同,艺术至上主义呀,国粹主义呀,民族主义呀,为人类的艺术呀,但这仅如巡警手里拿着前膛枪或后膛枪,来福枪,mao瑟枪的不同,那终极的目的却只一个:就是打死反帝国主义即反政府,亦即“反革命”,或仅有些不平的人民。
那些chong犬派文学之中,锣鼓敲得最起劲的,是所谓“民族主义文学”②。但比起侦探,巡捕,刽子手们的显著的勋劳来,却还有很多的逊色。这缘故,就因为他们还只在叫,未行直接的咬,而且大抵没有liu氓的剽悍,不过是飘飘dangdang的liu尸。然而这又正是“民族主义文学”的特色,所以保持其“chong”的。
翻一本他们的刊物来看罢,先前标榜过各zhong主义的各zhong人,居然凑合在一起了。这是“民族主义”的ju人的手,将他们抓过来的么?并不,这些原是上海滩上久已沉沉浮浮的liu尸,本来散见于各chu1的,但经风狼一chui,就漂集一chu1,形成一个堆积,又因为各个本shen的腐烂,就发出较nong1厚的恶臭来了。
这“叫”和“恶臭”有能够较为远闻的特色,于帝国主义是有益的,这叫zuo“为王前驱”③,所以liu尸文学仍将与liu氓政治同在。
二
但上文所说的风狼是什么呢?这是因无产阶级的bo兴而卷起的小风狼。先前的有些所谓文艺家,本未尝没有半意识的或无意识的觉得自shen的溃败,于是就自欺欺人的用zhongzhong美名来掩饰,曰高逸,曰放达(用新式话来说就是“颓废”),画的是luo女,静物,死,写的是花月,圣地,失眠,酒,女人。一到旧社会的崩溃愈加分明,阶级的斗争愈加锋利的时候,他们也就看见了自己的死敌,将创造新的文化,一扫旧来的污秽的无产阶级,并且觉到了自己就是这污秽,将与在上的统治者同其运命,于是就必然漂集于为帝国主义所宰制的民族中的顺民所竖起的“民族主义文学”的旗帜之下,来和主人一同zuo一回最后的挣扎了。
所以,虽然是杂碎的liu尸,那目标却是同一的:和主人一样,用一切手段,来压迫无产阶级,以苟延残chuan。不过究竟是杂碎,而且多带着先前剩下的pimao,所以自从发出宣言以来,看不见一点鲜明的作品,宣言④是一小群杂碎胡luan凑成的杂碎,不足为据的。
但在《前锋月刊》⑤第五号上,却给了我们一篇明白的作品,据编辑者说,这是“参加讨伐阎冯军事⑥的实际描写”。描写军事的小说并不足奇,奇特的是这位“青年军人”的作者所自述的在战场上的心绪,这是“民族主义文学家”的自画像,极有郑重引用的价值的——“每天晚上站在那闪烁的群星之下,手里执着ma枪,耳中听着虫鸣,四周飞动着无数的蚊子,那样都使人想到法国‘客军’在菲洲沙漠里与阿剌伯人争斗liu血的生活。”(黄震遐:《陇海线上》)
原来中国军阀的混战,从“青年军人”,从“民族主义文学者”看来,是并非驱同国人民互相残杀,却是外国人在打别一外国人,两个国度,两个民族,在战地上一到夜里,自己就飘飘然觉得pi色变白,鼻梁加高,成为腊丁民族⑦的战士,站在野蛮的菲洲了。那就无怪乎看得周围的老百姓都是敌人,要一个一个的打死。法国人对于菲洲的阿剌伯人,就民族主义而论,原是不必爱惜的。仅仅这一节,大一点,则说明了中国军阀为什么zuo了帝国主义的爪牙,来毒害屠杀中国的人民,那是因为他们自己以为是“法国的客军”的缘故;小一点,就说明中国的“民族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