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头。邵之雍第一次去见九莉家,她这样描写他:她永远看见他的半侧面,沉默了下来的时候,用手去捻沙发椅扶手上的一根毛呢线头,带著一丝微笑,目光下视,像捧着一满杯的水,小心不泼出来。他走后,留下一烟灰盘的烟蒂,她都拣了起来,收在一只旧信封里。在向璟家里,她第一次看见他眼睛里有轻蔑的神气,她很震动。初次谈起婚姻,邵之雍说:我现在还不想结婚,等过几年我会去找你。九莉不说话,只在心里想:他逃亡到边远的小城的时候,她会千山万水的找了去,在昏黄的灯影里重逢。晚饭后她洗完了碗回到客室的时候,他迎上来吻她,她直溜下去跪在他跟前抱著他的腿,脸贴在他腿上
尽管后来张爱玲看清胡兰成是个滥情之人后绝决离开,留给世人一个凄绝的背影。但是在小说中我们并没有看到她的怨恨情绪,只在末尾几笔带过对邵之雍的不屑。张爱玲是惊人的,她的作品、她的语言也是惊人的。小说中几处对性的大胆描写同样是惊人的。让人不由得想起她在《色,戒》中所引用的一句话:通往女人的心的道路,是从阴道开始。但又超出她之前的任何一部作品的性描写。这让一些窥视者得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满足。
于是有一些人认为,这是张爱玲的巅峰之作,我倒不认同。相对以往的作品,其人物过于繁杂,事件过于臃肿,语言跳跃太大,时空跨度混乱,让人初读难以理清人物关系。但这也不难理解,因是自传,而张爱玲又出生于这样一个庞大家族,出生于这样一个混乱的年代,她有必要交代清楚很多人物和线索,为故事的发展铺垫。又正因为此,成了一种缺憾,无法成就其作为张爱玲的巅峰之作。
还有一些人认为张爱玲这是在自毁长城,让自身形象从一个历史高度降下来了。我也不以为然。诚然,九莉对战争的玩笑态度和对国家存亡的淡漠让人反感甚至鄙视。但她不是别人,她是张爱玲,一个纯粹的人,一个精致的人,时代和战争毁了她的人生和前途,也就无怪她漠视一切,自顾自的生长,自顾自的恋爱,自顾自的写作。而写自传,不加以美化,给读者刻画真实的自己,这是需要勇气的,而这样的勇气,又有谁超越得了张爱玲?因而,我们要学会宽容,不要一边享受别人呈上来的大餐一边大加指责:你做得还不够好。再说食性,也不过是寻常饮水,不值得大惊小怪。
难道这个故事没有打动过你?爱情最初谁不是全心全意?谁又知道有些感情是要以萎谢来收场?谁没有过一场刻骨铭心的爱情?谁能在多年以后想起时不记忆犹新
这是一个热情故事,我想表达出爱情的万转千回,完全幻灭了之后也还有点什么东西在。这是张爱玲写下这部作品的最终愿望。是的,我们终其一生追求的爱情,最后终会幻灭,失去是幻灭,分离是幻灭,死亡也是幻灭。因为岁月无常,使一切无常。但即便爱情完全幻灭了,总还是有点什么在,那就是,那些融进骨髓永远也化不开的记忆。纵然红尘冷漠,它依然会伴随我们一生,温暖我们一生。
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