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新出厂的驱逐舰,扣着不把他们投入更吃紧的地中海战场,现在子虚乌有的潜艇又阻挡了整个本土舰队
最前方的贝蒂舰队还在用25节推进,搜索西南方。6点50分他突然下令右舷转向,四艘战列巡洋舰掉头回航,这使他与德国舰队之间的距离重新拉开5000-8000码,关于这次掉头的原因在事后他自己也没有解释。
6点55分,铁公爵命令用灯光信号询问狮号:“你能看见德国战列舰吗?”“不。”后者简短回答。
实际上击中英国巡洋舰的鱼雷来自德国第三鱼雷艇分队,他们奉命营救缓缓沉没的威斯巴登号落难的水兵,但英国舰队将其理解成攻击行为,纷纷开火射击,冲得最前的V48被击中当场爆炸沉没,考虑到自己的编队还满载鱼雷,不值得在救援行动中平白损失掉,指挥官下令撤退,剩下的鱼雷艇悻悻离去。
威斯巴登上的活人已经所剩无几“各种炮弹尖叫着在我们身边落下,扑面而来的灼热气狼中尽是致命的毒素,最后几个人在不停咳嗽呕吐,脸和手都已经变成深黄色,耳朵里流着血,已经被震聋。”这是唯一的幸存者对威斯巴登最后时刻的回忆,没有人跳水逃生。
一群驱逐舰逐渐围拢过来,打算用鱼雷结果这个顽强的对手。古德诺的南安普敦号巡洋舰发来一则消息:“7点04分,敌舰队转往东南偏东方向,本舰接战中。”于是英国舰队掉头西去,威斯巴登孤零零的漂在海面上,最后于6月1日凌晨2点24分终于沉没,战死者高达589人。
贝蒂在数分钟前也报告“敌舰队在西方。”一大群德国鱼雷艇重新接近证实了这个事实。就在舍尔成功实施第一次大转向第二次转向后重新杀上,再次进入英国战列舰群的致命火网中。在战后舍尔写给皇帝的信中,他试图说明这么做的动机:“当时脱离接触开始夜间巡航显然还为时过早,对方占据先手,可以一直从后方实施压迫,使我无法实施预定的战略企图。更重要的是对方可能阻断退路,让我舰队无法返回母港。反击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不计后果重新掉头东进,用所有鱼雷艇实施快攻。这种奇袭一旦成功我们将重新掌握战场主动…”
不过在另外一次与威廉二世的口头谈话中他自己承认:“在和平时期,像我这样性格的人也许会被认为不具备资格指挥舰队。”因此史学家认为,舍尔好斗的个性多少也是原因。普鲁士军人的荣誉感使他无法忍受“无能者,胆小鬼”之类的骂名。
“这将迷惑扰乱敌人,让他们无从猜度我的想法。”是纳尔逊的名言,舍尔用这句话来形容自己当时的意图。特拉法尔加精神不仅影响着皇家海军,也左右了公海舰队司令。德国战史中引用了舍尔的陈述,同时也提到纳尔逊的下半句:“这将带来一场不折不扣的混战,正是我想要的,显然风帆战列舰时代的近距离快速穿插在日德兰的密集火力中将毫无生存余地。
另一个可能是舍尔并不清楚当时英国舰队的位置,根据6点45分最后一次报告中对方的方位和航向推测,舍尔得到的位置比杰利科实际的位置向东南偏差了8英里,他不知道英国人已经变换航向迟迟疑疑往西开来。波迭克的巡洋舰也马马虎虎侦察了一下,没有发现英军大队所在。于是舍尔觉得英国人已经南下,他们现在回航刚好可以抓住对方的尾巴。
为了荣誉,为了胜利,为了回家,为了救援缓缓沉没的威斯巴登号,不管怎样的原因,公海舰队转身打出回马枪,吃惊更大的是舍尔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