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形态冲突显而易见,而纳粹德国的崛起更是直接威胁到苏联的国防安全。故此,西方、德国与苏联三方之间的博奕与斗争便开始了。
阿道夫?希特勒一面声称要消灭社会主义苏联,一面又加紧准备向西方侵略扩张。面对德国咄咄逼人之势,英、法一味退让,推行绥靖政策。企图“祸水东流”1938年9月29日《慕尼黑协定》的签订标志着英、法绥靖政策的顶峰。
而斯大林为了保护苏联的安全及利益,决定放弃与英、法共同对抗纳粹德国,反而与之保持表面上的友好关系,以争取时间及空间应对纳粹德国在日后可能进行的军事行动。另一方面,希特勒为了执行1939年4月3日制定的闪击波兰的“白色方案”避免过早地与苏联发生冲突,陷入两线作战的困难境地,所以也愿意与苏联签订非战条约
苏联出于对英法等国的不信任和自己安全的考虑,同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个条约相当于给了德国一颗定心丸。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署,使得希特勒得以放手入侵波兰。在这份条约的秘密备忘录中,双方约定沿维斯瓦河、纳列夫河和桑河一线瓜分波兰。除此之外,芬兰、波罗的海沿岸的几个共和国以及罗马尼亚也进入了苏联的势力范围。
1938年3月,德国吞并奥地利。1939年,德国控制捷克斯洛伐克全境。接着,德国就开始打起了波兰的主意。
德国和波兰政治上的交锋在1939年春天就开始了,德国要求波兰将分割东普鲁士与德国其余领土的丹齐克走廊拱手相让。
为了侵略波兰,为了保障自己东部战略地的安全,德国专门制定了名为“白色方案”的攻击战计划。这个计划制定周密,布局细致,从陆、海、空三方面对波兰实施进攻。
为制造借口挑起战端,德国特种部门组织特工乔装波兰军,对西里西亚地区戈列维茨市的电台发动了进攻,在毫无抵抗的情况下,这支化装了的军队很快的占领了电台,并用波兰语广播了向德国“挑战”的声明。
当天,希特勒向全德国发表广播演说,他声嘶力竭的叫嚷道:“无数的波兰人侵入德国境内,在这些人中,有许多波兰的正规军攻击戈列维茨市的电台。现在采取和平方式处理的可能性已经不复存在,我们只能用武力来解决一切。
1939年9月1日凌晨4时45分,德军轰炸机群呼啸著向波兰境内飞去,目标是波兰的部队、军火库、机场、铁路、公路和桥梁。约1小时后,德军地面部队从北、西、西南三面发起了全线进攻。同时,停泊在但泽港外伪装友好访问的德国战舰“荷尔斯泰因”号也突然向波军基地开炮。波军猝不及防,第一线飞机没来得及起飞就被炸毁在机场,无数火炮、汽车及其他辎重来不及撤退即被摧毁,交通枢纽和指挥中心遭到破坏,部队陷入一片混乱。德军趁势以装甲部队和摩托化部队为前导,很快从几个主要地段突破了波军防线。
德军突破波军防线后,以每天50-60公里的速度向波兰境腹地突进。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规模的机械化部队大进军。在这场大进军中,德国装甲兵创始人古德里安成功地实践了他的装甲兵理论,率领第19装甲军取得了辉煌的胜利。